近日,在刚刚结束的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分会2011年年会上,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、核物理与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晓钢教授被授予“美国物理学会会士”(American
Physical SocietyFellow)荣誉称号。该学会每年从全体会员(包括外籍)中推选出不超过0.5%的具有独创性研究成果、对物理学有突出贡献者授予该项称号。
王晓钢教授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(现大连理工大学)物理系、1984年在中国西南物理研究所(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)获硕士学位,199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;多年来主要从事实验室与空间等离子体的磁流体现象,特别是磁重联理论与托卡马克撕裂模过程,及复杂等离子体中的波与不稳定性研究,在Nature
Physics, 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Astrophysical
Journal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,被同行引用超过1400次。美国物理学会向王晓钢教授颁发的会士证书上对其贡献的评价是:“由于(他)对广泛应用于聚变与空间等离子体的磁重联理论,以及复杂等离子体中波与不稳定性研究的根本性贡献”。(“For
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with broad
applications to fusion and space plasmas, and to studies of waves and
instabilities in complex plasmas.”)
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,在我国内地工作的物理学家蔡诗东院士(中科院物理所,1991)、杨国帧院士(中科院物理所,1998)、柳百新院士(清华大学,1998)、于禄院士(中科院理论物理所,2005)、王恩哥院士(中科院物理所,2006)、杨学明研究员(中科院大连化物所,2006)等先后被推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。近年来则每年都有在国内工作的物理学家获得这一荣誉称号(如龚新高教授(复旦大学,2009)、丁洪研究员(中科院物理所,2010))等。